三叉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发作性剧痛为主要表现;女性略多,多在中年后起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疼痛部位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分布以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分布区最常见,单纯Ⅰ支痛者少见。三叉神经痛无先兆的骤然闪电样发作,呈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可有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伴随动作,常以手掌紧按面部或用力揉搓,长期可造成患侧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稀少。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以右侧为多,最常见于第Ⅱ、Ⅲ支分布区内,其次为单纯第Ⅱ或Ⅲ支,3支同时受累者少见,单纯第Ⅰ支受累者亦少见。疼痛持续时间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后骤然停止,以白天为主,夜间减少。发作频率为间歇性发作,可自行缓解,自然间歇期可达数月至数年;随病程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自然间歇期缩短,甚至终日发作。疼痛触发点 半数以上可有“触发点”或“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上腭、颊黏膜等处;面部的机械性刺激,如谈话、进食、洗脸、刷牙或风吹等可引起发作。
三叉神经痛多为三叉神经受压迫所致,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我们将压迫三叉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常见的责任血管是小脑上动脉,占全部责任血管的75%,小脑下动脉占责任血管的10%,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较为少见。
传统X线检查对血管神经接触(压迫)诊断较为困难,能否同时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和相邻血管是术前评估并正确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的关键。目前yh1122银河国际拥有德国进口西门子1.5T磁共振,诊断三叉神经血管接触(压迫)优于以往任何传统的检查方法,无创伤,能够准确判断三叉神经和临近血管接触的程度;明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以及责任血管的性质。
根据三叉神经与可疑责任血管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
(1)无接触,神经临近无血管显示,或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2mm;
(2)可疑接触: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非常贴近,微小间距小于2mm;
(3)明确接触: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未见明确间隙存在,神经与血管紧贴者既距离为0mm;
(4)神经脑干起始段可见血管压迹、局部扭曲或移位。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三个断面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其标准为:
(1)两个断面以上判定压迫记为压迫;
(2)两个断面以上判断明确接触记为明确接触;
(3)两个断面以上判定无接触记为无接触;
(4)一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显示有神经血管接触表现记为记为可疑接触。
根据MRI影像学检查将神经血管压迫的程度分为3级:
1级表现为神经血管仅有单纯接触;
2级表现为动脉压迫神经根,使其移位或扭曲;
3级表现为动脉明显压迫神经根,使其萎缩变细。
目前yh1122银河国际利用 MR体层血管成像技术(MRT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和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 )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展神经,成为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成像方法,是MVD(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前的首选检查方法。获得覆盖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左右侧斜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影像,可以同时显示神经和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是目前临床上评价神经血管压迫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和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 )可以进行后处理重建,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神经血管的关系,其诊断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敏感度为90%~92.4%,特异度为6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