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我国各地的雨水逐渐丰沛,随着自然界湿气的加重,人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不想湿气缠身,远离生活中的“加湿器”
痰湿与咱们的肺、脾、肾三脏息息相关。
很多时候,咱们不经意的生活习惯就会成为身体的“加湿器”。
加湿器一:久坐不动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瘀积的湿气就会越多。
加湿器二:每天熬夜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也得不到休息。身体就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肝胆湿热的症状。
加湿器三:贪食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是指辛辣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中医认为,过食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降低运化能力,从而助长湿气生成,凝滞体内。
加湿器四:喜好生冷
从内生湿邪的角度讲,贪食生冷、油腻、酒饮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
以上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湿气在体内累积。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湿气?
✿看运动:湿气重的人常感疲乏,身体困重,不喜欢运动。
✿看睡眠:湿气重的人更容易打鼾。
✿看饮食:湿气重的人脾运化能力减弱,往往会食欲不振,甚至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
✿看症状:湿气重的人常觉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
✿看舌头:湿气重的人会有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的表现。
✿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表面往往有水光,像有水要滴下来一样,或者有舌苔厚腻的情况存在。
如何祛湿?
湿气是“致病万金油”,它常常跟其他不同种类的邪气夹杂而致病,比如:
湿+热=湿热
湿+寒=湿寒
湿+风=风湿
湿+暑=暑湿
针对不同种类的组合,中医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去“对付”它们。
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您无法准确辨证,不妨试试下边这些“通用”祛湿法:
运动
适当运动,让身体出汗,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不经常运动的人,一开始建议采用散步和快走的方式,或八段锦、瑜伽等温和的方式。
如果选择出汗的运动,应在白天太阳升起后进行,太阳落山后停止,防止外邪趁虚而入。
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经排出体外;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
想要强健脾胃的能力,四神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由茯苓、山药、莲子和芡实四种食材组成,食用安全,性质平和,不光能祛湿,还能健脾固肾,不管是湿热还是寒湿都能用,一般人群都可以尝试。
做法:取上述食材各15克,烹饪时加清水2000毫升,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煮30分钟,加少许冰糖调味,再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按摩
除了食疗健脾,经常摩腹也有相同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摩腹时要轻轻地摩擦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健运脾胃,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艾灸
艾叶能补足阳气、运水化湿,经常艾灸同样有助于祛除湿气,大家可选用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以及足三里等重要穴位,以疏通经络,排出浊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