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住院后,一天经常要测好几次血糖,患者朋友经常会问:“医生啊,这么疼,怎么一天要测那么多次”?我们医生护士都知道测血糖确实有点疼,但它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为什么一天内要多次测量呢?
多次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控制病情。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波动,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不同时间的血糖值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所以多次测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情况。
总结来看,一天之中,有7个“黄金时刻”可以进行血糖监测(文末有记忆口诀哦)!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结果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何正确选择呢?
1.空腹血糖
主要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监测意义
① 了解头一天晚上的用药能否有效控制整个夜间直至次日清晨的血糖,指导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用量。
② 可以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
③ 空腹静脉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2.午餐和晚餐前血糖
监测意义
① 用以指导调整当餐的进食量及降糖药用量。
②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可以反映上次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是否合适。
③ 餐前血糖还可以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与下一餐前的血糖差值应大于1.0 mmol/L。因此,差值大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好;若差值小,则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差或药量不足。
3.餐后2小时血糖
主要用于血糖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的患者;可以作为了解饮食和运动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的检测。
监测意义
① 适合空腹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可以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② 可以反映患者进餐及用药是否合适,指导患者进餐及用药,这是空腹血糖所代替不了的。
③ 可以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刺激胰岛β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④ 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往往空腹血糖正常,而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⑤ 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病因和预测因子。
4.睡前血糖
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监测意义
①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合理调整睡前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指导患者睡前是否加餐,以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
② 睡前血糖可以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③ 睡前血糖监测适合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5.夜间血糖
适用于经过治疗后血糖已经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或疑似有夜间低血糖的患者。
监测意义
适合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或疑有夜间低血糖的患者。
空腹血糖高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 “黎明现象”:指患者无夜间低血糖发生,血糖自凌晨3~4点开始逐渐升高,一直延续到早晨的现象。
②“苏木吉反应”:指患者凌晨3~4点发生低血糖(<3.9 mmol/L),随后引起血糖反跳性升高,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升高。
监测凌晨血糖可以帮助鉴别空腹血糖高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况。
如果患者凌晨3~4点的血糖>3.9 mmol/L,说明是“黎明现象”所致,患者需要增加晚上降糖药的用量。
如果患者凌晨3~4点的血糖<3.9 mmol/L,说明是“苏木吉反应”所致,患者需要睡前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6.随机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应该监测血糖。
监测意义
当患者处于感染、高烧、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或是进餐延误、过度运动时,血糖往往会有大幅波动,随机血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7.调整药物后血糖
通常指加药、减药或常吃的降糖药出现调整后测得的血糖值。
监测意义
当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生低血糖或其他情况,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更换降糖药治疗方案时,应加强调整药物后血糖监测,有利于判断新治疗方案是否合适。
小贴士
如果觉得上述时间点还是很难记得住,可以通过“两前两后两随药”进行简单记忆:
“两前”即三餐前(包括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
“两后”即餐后血糖和睡后(夜间)血糖;
“两随药”即随机血糖和调整药物后血糖。